不要鑽牛角尖, 只要 "吾心信其可行, 雖千萬人吾往矣" !!! 我很誠意地分析給你聽, 你試著花一生的時間做做看...
1. 台北是台灣最頂尖的都會區, 等於日本的東京, 大陸的上海, 美國的紐約 :
查住宅統計資訊網 ( http://housing.cpami.gov.tw/house/default.aspx )目前戶數供給存量僅 89萬戶左右, 但台北設籍戶數卻有 96萬戶左右, 等於有 7萬戶是需要設籍卻無法入駐, 版主想想看, 若台北有合理房價的地方應該這 7萬戶的需求是存在的, 但供給卻一年只多那麼微微的 1000多戶, 在需求大於供給的前提下(搶的人多, 供貨的人少), 房價就不會下跌.
98Q1 | 959761 | 2.73 | 888928 | 1290 |
2. 不論家中有 4口/3口/2口/1口人都希望在台北能住一屋 :
台北人需要的自主權/隱私權 和 空間要求愈來愈高, 所以寸土寸金的台北蓋的房子會有兩極化(M型) 現象, 即 : 100坪以上豪宅及 30坪以下小豪宅, 但不管房子多大多少, 住的人數也與和原來一樣, 並非 100坪就會住更多人, 因此台北市好區 (大安/信義/松山) 人口應是會逐年下降, 老舊社區的人會在都更後逐漸向外圍擴散.
3. 捷運的意義 :
版大問一般人要住哪兒, 這就是台北蓋捷運的意義, 台北任一個 "區", 大約是 3~4個捷運站便 "呼嘯而過", 所以十分鐘捷運車程的地方都是 "一般人" 的好住家, 想想大安區人付出的高昂代價和銀行利息, 住在一山洞之隔的文山區不是也很方便價廉嗎 ?
4. 翻身的問題 :
萬丈高樓也要平地起, 萬金豪宅自然也要由小而大, 所謂的 "登高必自卑, 行遠必自邇", 你若沒有先買任何小單位或平價的單位來將第一桶金準備好, 就無法換成中單位或中高價位的單位, 而等你有較之市場稍高的準備金, 才有可能上探更高價位的優質好宅,
以下的範例階段性換屋 :
1. 假設你一開始工作每月便存下 1萬元, 三年便有 40萬 (22~25歲)
2. 自備 40萬買總價 300萬的預售屋, 等於興建的 2~3年間你被強迫存下 80萬 (25~28歲), 就算沒有增值, 三十歲以前你便有了 120萬.
3. 自備 120萬, 買總價 600萬的小套房, 假設十年後增值 10%(跟著通膨漲), 等於你售出時應有 NT$420萬的現金 (120+24X10+60), (28~38歲).
4. 自備 420萬, 買總價 1200萬的公寓 (留點錢小裝修, 加上出國一趟慰勞自己), 假設十年後增值 10% (跟著通膨漲), 你售出時應有 NT$840萬的現金 ( 240+ 48X10+120), (38~48歲)
5. 48歲的你有 840萬的現金, 買個 2000萬的好房子應合理, 在未來的 20年內你可以存下約1620萬 (840+58x10+200) 的資金以利養老.
以上的範例有個前提 :
a. 買在不會眨值的地區
b. 你和配偶的工作穩定, 可以每月還貸款本金來強迫儲蓄
c. 你的信用讓你可以貸到 7~8成
d. 每 6~10年看到房市低迷就考慮逢低買近換屋
e. 以上方法絕對可行..... 但若你賺錢速度較快, 動作較積極, 膽子較大, 眼光較準, 運氣較好..... 那三十年的運作換到一個億元屋(例 : 都更改建後換到的價值) 也非絕不可能.
含金湯匙的人不用動腦筋想錢的事就可以華服美飾嫩妻豪宅 (如開價值近千萬休旅車的連公子...) 但金字塔地下的人就要 "動" 腦筋, 要 "轉" 資金, 才能將錢給賺出來, 但絕對是可行的.
至於豪宅就如法拉利跑車, 不是人人都必須具備的, (試想一坪 NT$250 x 100 坪 x (12+2)月 是你一年要付出的管理費, 的確非 "一般人" 需要考慮的, 但若是一個信義區松山區價值 2500萬的電梯華厦, 附近有公園綠地和捷運站, 好的學校和商圈機能, 都是你點點滴滴涓滴成河的累積, 人生不是就很讚了嗎 ?
本文來自: https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009072804869525全民配屋網, 525全民配屋網專家, 525全民配屋網好嗎, 525全民配屋網是真的嗎, 525全民配屋網評價, 525全民配屋網
留言列表